作品信息
藝術家:尤求
作品名:秋窗博弈圖
質 地:絹本
尺 寸:31.5×201cm;31.5×467.5cm
編 號:1058
估 價:5500000~6500000
成交價:RMB 37,520,000
尤求 秋窗博弈圖 2010五周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古代繪畫專場 作品號:1058 2010-12-05 下午18:00
備 注:1、野泉上款。
野泉即李釜。李釜(明),字時養,號野泉。明代圍棋國手,京師派代表人物之一,與王世貞、王世懋、尤求等友善。
2、曹昌先、陸弼、王世貞、王世懋、江維瑛題跋。
陸弼(明)字無從,江都人。曾執政議修正史,征魏學禮、王穉登及弼等入史館與纂修,未上而罷。弼工曲,著有傳奇《存弧記》一本,《曲錄》又與欽虹江合作《酒家傭》一本;詩文有《正始堂集》二十四卷,《列朝詩集》并傳于世。
王世貞(1526-1590),字符美,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漢族,江蘇人,文學家、史學家?!昂笃咦印鳖I袖之一。贈太子少保。有《弇州山人四部稿》一百七十四卷、《弇山堂別集》一百卷、《藝苑卮言》十二卷。
王世懋(1536-1588)字敬美,別號麟州,時稱少美,漢族,江蘇太倉人。嘉靖進士,累官至太常少卿,是明代文學家、史學家王世貞之弟,好學善詩文,著述頗富,而才氣名聲亞于其兄。江維瑛(近現代)字浩然,四川瀘州人。善為文。弱冠游庠。工各體書。著有《隨月軒詩文遺稿》、《益州書畫錄》等。
煙雨湖山六朝夢 英雄兒女一枰棋
—讀尤求《秋窗博弈圖》
李含波
尤求(?—1572),字子求,號鳳丘,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后居太倉。仇英外甥。善畫人物、仕女、道釋及山水。作為吳門畫派晚期重要的代表畫家,尤求以白描人物見長,畫法學仇英,后上溯劉松年、錢舜舉。風格細秀,追求文人的古雅蘊藉,被稱為仇英后繼。吳門畫派不拘一格、彰顯個性的繪畫風氣也使吳門畫家均為多面手,尤求就是其中一位。
此幅尤求作《秋窗博弈圖》,為小青綠設色棋會雅集圖,顯得格外的珍貴。作者巧妙構思,用精謹細膩而又輕松淡雅的筆墨,將士人優游閑適的生活情趣表現得淋漓盡致,展現了吳中文人“博雅”的傳統,。明代文人雅集的作品,不同于元代不直接描寫人,以避世、出世為主的作品風格,而充滿了山水亭榭、林泉雅集的入世情懷,顯示出濃厚的生活氣息。吳門畫家從繪畫藝術規律出發,既重古意,貴簡淡,又要“多得古人神妙處,而無脫古形似之嫌”。山水的處理上,采用小青綠的格調,墨與色各有所長。略去部分墨染,由多點綴聚改用健潤墨線勾出重巒疊嶂,兼有枯筆皴擦,醇和淡彩裝點出一派富有裝飾味、“明凈而如妝”的丘壑氣象。
明代文人雅集題材創作
吳門畫家繪畫均以接近世俗生活為特色,采用日常生活題材,筆法風流瀟灑,秀潤纖細?;蛑幐杓亦l的秀麗山川,或陶醉文人的書齋庭院,或咀嚼于親朋好友的悲歡離合,或感慨人生的悠忽沉浮。
雅集是文人生活的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以文會友、彼此唱酬、言書論畫、鑒藏博古、對弈品茗是雅集的主要內容。雅集對明代文人而言是世俗享樂的一種生活方式。文人的閑隱既作為生活現實來行動,也是作為生活理想來追求,基于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對明代中后期文人生活方式的關照,去解讀繪畫表現與實際生活的關系。這種好與自然為鄰的趣味是愛好自然的一種獨特的強化方式。畫中文人沉湎和忘我為“歸隱”心境作了最為直接而又真實的注解?!把偶瘓D”傳達了明代文人在視覺上的審美趣味,是明代世俗風氣的一種文化表征。
此幅《秋窗博弈圖》描寫的正是明中晚期江南文人雅集的一次場景記錄。這次的主題十分特別——奕碁。奕碁是文人日常生活的“十供”之一,展現了奕碁活動在吳中文人圈的普及與受歡迎程度。吳門畫家以詩歌酬唱、評鑒書畫、茶會品茗為內容作畫頗為普遍,而以奕碁為主題則彌足珍貴。圍棋成為明代文人詩詞唱和、書畫鑒賞、品茗訪古之外的又一大雅聚樂事。在圖后當時的文人好友紛紛以“圍棋歌”、“品奕”、“長歌”等作跋,或品議或贊頌奕碁這一幸事。
凡琴、棋、書、畫、品茗、賞古、清談、晏坐,皆文人生活中雅事。這類題材在明之前多著意描繪人事的活動情景。明代以文人雅集為題材的繪畫創作一般都以山水為主,人物所占的位置不多卻很顯著。題跋或記事或書奕道,亦有特色。
吳門繪畫的突出特點就是重在表現雅事活動的外在環境,而這外在環境往往就是典型的園林小景。這幅《秋窗博弈圖》,群山環抱、碧色樹篁的掩映之下,一場國手之間的對弈正進行得酣暢淋漓。茅亭中人物高冕寬服,圍坐在一張黃花梨制的棋桌旁。弈棋二人對坐,旁圍觀棋之客,童子三人或渝茗、或立視,人物面相簡略,動態亦寫意一二。而庭外景致則作了著意渲染,湖渚、坡樹相映成趣,展現出鄉野小景的秀麗風光。占據畫面絕大部分的景物是茅亭、屋欄、桌幾,以及院落背倚的山林,惟在草堂中弈碁、觀看者占的位置相當小,看似喧賓奪主,其實正是通過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來突出奕碁的雅趣。天然的山林、高峰,也是為了襯托屋舍的清幽,以渲染文人的生活環境。整個場景設在景色如畫的山水間,奕碁與觀棋,興致和樂趣亦妙不可言?!皶奶幉槐卦谶h”,這種陶然佳境中的雅集既成為藝術上的重要題材,也強化一種根本的精神性追求變成現實生活中難得的享受。
另一個突出的表現是畫家強調草堂本身,以及主人在建筑草堂時的經營布置,突出自然山水之間的協調一致。因勢利導地將自然景物予以合理利用,遇水架橋,臨習設閣,沿坡圍欄,平地為圃。這也是與元代繪畫“無我之境”的不同之處,主觀的我與客觀的境的結合更為直接和顯露,物我進一步相融。
園林可為他們提供一個讀書、寫詩、作文、靜坐、冥思的安靜環境,更為重要的是還提供一個豐富的文人閑余生活活動的場所。雅集聚會、結伴暢游、品茗對弈、談詩論道、賞玩書畫等眾多屬于文人雅士的行為都是在園林中常常發生之事,也是園林的主要功能。園林融入了當時文人的日常生活中。當時的文人是如此熟悉這種園居的生活,并常把這種生活情景記之于詩文、圖之于繪畫。
吳門畫家這種帶有文人理想生活圖景的庭院山水生活畫,十分適合相聚或獨處時品味玩賞,以增添生活情趣。靜謐清幽、安適怡人的畫面氛圍迎合了有錢有閑階層生活意趣的需要。表現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情感,追求雅逸之趣,但又非出塵絕俗之想。作品中描繪的一切,看似高雅,實際正是他們生活中發生、存在的平易之事。
文人畫家與職業畫家
陽明心學的平民意識孕育和激發了明代世俗化的文藝思潮?!皡情T畫派”是一個集文人畫家、職業畫家、畫工為一體的群體。尤求和他的叔叔仇英被作為吳門畫派中職業畫家的代表。
在明代文人畫勃興的時期,單純的書畫家多被視為匠人,社會地位不高,這批人要通過或為官或為文才能提高社會地位。于是就有一批未能入仕且具有文人身份的書畫家與王世貞這樣的全面文人交游,聚集于王世貞這樣文人的園中,為其作書繪畫,賞鑒游藝。王世貞在明代中晚期頗富文名,具有官員、文人等多重社會身份,游于官場又居于鄉里,為文治史又游于藝事,社會交際面十分廣泛。從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父親遭際到萬歷四年(1576)這二十余年的里居期間,王世貞展開了與吳地文人、書畫家之間的交游活動。尤求與江南文人領袖王世貞交好,足見當時蘇州地區已完全打破了畫工和文人畫家的界限,使藝術家的創作得到更為自由的發揮。明人作畫標榜自娛的同時,實則常常為商品。尤求這樣的陸弼這樣的山人,他們悠游于王世貞等公卿大夫之間,或出于生存需要,以繪畫、詩文為敲門磚,另一方面也受到了公卿文人雅好詩文書畫、游歷養客之遺風的影響。展現了他們既要自尊又要自卑的復雜心態。尤求這樣的職業畫家為當時的文人大家命題作畫及仿古臨摹,或是出于畫家主動之為,或是大家的乞令之意。這很難看出其中直接的利益交換痕跡,可以說是中國文人特有的高雅的價值交換,若是純粹以物質來衡量,就失去了文人之間的那種友誼和惺惺相惜。這些工匠氣略顯濃厚的文人群體,展現了較高的文化才藝素養,給明中晚期吳中文人圈帶來了一絲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