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藝術家:乾隆帝
作品名:歲寒三益
質 地:紙本
尺 寸:86.5×62cm
編 號:0874
估 價:6000000~8000000
成交價:RMB 23,520,000
乾隆帝 歲寒三益 2010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古代繪畫專場 作品號:0874 2010-06-05 下午14:30
乾隆畫《歲寒三益圖》軸
聶崇正
乾隆皇帝弘歷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之一,二十五歲時即位,在位共六十年(公元1736年至1795年在位),退位后還當了三年太上皇,享年八十九歲。清高宗弘歷時期清朝國力強盛,乾隆皇帝在邊境用兵頻頻得手,因十大武功而晚年自號“十全老人”;又因為活得長,在自用的印章上篆“古希天子”、“八征耄念”等文字,他甚至還希望能夠活到九十歲,并且確實已經開始讓內務府造辦處制做“九有一心”的印章了。乾隆皇帝漫長的一生酷愛書畫藝術和文物古玩,他當政期間不僅將天下書畫名跡、文物古玩、稀世珍寶悉數收貯于宮中,還是中國歷史上留下詩詞和墨跡最多的皇帝。如果僅從繪畫藝術的角度而言,乾隆皇帝的畫是談不上有多少價值的。但是評價事物價值的標準,并非只有一個,而可以是多方面的。中國一直有著“書以人重”的說法,也就是說,人們在看到一件繪畫或者書法作品時,要了解繪畫書寫者是誰,對其的推崇程度是要看這個人身份和地位的重要性而定。這些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名人字畫”,著眼點在“名人”而非“字畫 ”。乾隆貴為“九五之尊”的皇帝,他的的書畫作品引人注目,成為收藏熱點,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中國歷代的皇帝中,還有若干人擅長繪畫及書法,比如北宋的徽宗皇帝趙佶(公元1101—1125年在位),其“瘦金體”的書法,極具特色,他的繪畫作品,工致華麗,他和同時的畫院畫家一起創造了“宣和”時代的繪畫高峰。又比如明朝的幾個皇帝也都能畫,與當時的宮廷畫家相比,畫藝確實并不遜色。但是宋徽宗是個公子哥,以至最終和他的兒子一起當了金國的俘虜,客死于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縣);明朝的幾個皇帝也是長期不理朝政,聲名和政績都很差。那么將乾隆皇帝與以上那些皇帝比一比,似乎他還有些優勢。乾隆皇帝不是“亡國之君”,對待政務也算盡力,事無巨細都還想要過問。對于當時的人來講,情愿要一位這樣的皇帝,也不想要一位精通畫藝,卻將天下治理得一團糟、魚肉百姓的皇帝。因此我們對于乾隆皇帝繪畫作品的藝術質量,也就不要過于苛求了。
現在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這位皇帝的畫藝如何。這幅《歲寒三益圖》軸,為紙本水墨畫,縱86.5厘米、橫62.5厘米,現為私人收藏。圖中為松、竹、梅“歲寒三友”的傳統畫意。畫幅的右上有乾隆皇帝自題:“歲寒三益 壬辰長至月望 三友軒寫”,“壬辰”為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皇帝時年六十二歲,正是志得意滿之際。畫面上鈐“干”、“隆”,“新藻發春妍”,“松竹一庭道心”,“三友軒”,“太上皇帝之寶”,“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八征耄念之寶”,“石渠寶笈所藏”等收藏印章。此圖原藏京郊皇家園林圓明園中之“方壺勝境”,見于《石渠寶笈·續編》一書著錄。
經查清內務府造辦處檔案,于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的條目內有“初十日接得郎中李文照押帖,內開十二月初一日首領董五經交御筆宣紙松竹梅畫一張……”的文字記載。與此圖相吻合,應當就是乾隆皇帝的這件作品。
“歲寒三友”,是中國傳統繪畫中所長見的題材,而且多見于文人所畫,一般都作于冬春之際。畢竟乾隆時代宮中富有收藏,皇帝本人也見多識廣,故此圖雖然筆墨趣味稍遜,但是構圖上頗具邊角之勢,也是有些來頭的,應當是其親筆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