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藝術家:華嵒
作品名:明妃出塞圖
質 地:紙本
尺 寸:125×58.5cm
編 號:0873
估 價:7000000~9000000
成交價:RMB 12,320,000
華嵒 明妃出塞圖 2009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清代“揚州畫派”作品專場 作品號:0873 2009-12-15 下午15:00
備注:吳湖帆題簽,錢鏡塘舊藏。
含情欲說無語處 傳與琵琶心自知
—讀華嵒《昭君出塞圖》
林志強
漢元帝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春正月,匈奴呼韓邪單于第三次來朝。對漢稱臣,并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王昭君肩負著漢匈和親之重任,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到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歡迎,并被封為“寧胡閼氏”?!罢丫鋈笔菨h匈交往上的大事,《漢書.匈奴傳》和《后漢書.南匈奴傳》都有記載,此舉暫時結束了與匈奴的多年征戰,為漢王朝贏得了半個多世紀修養、生息、重整軍備的時間,對胡漢兩族人民和睦親善與團結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她也得到歷史的好評。元代詩人趙介認為王昭君的功勞,不亞于漢朝名將衛青、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為我國歷史上流傳不衰的民族團結的佳話。而王昭君也以其絕代風華與多舛的命運長留史冊,成為歷代文人騷客不斷吟詠的對象。出塞過程中沖寒冒雪,在馬上彈撥琵琶,將一曲幽怨纏綿的思鄉之曲,灑潑在漠漠荒原的經典場面,也就成了歷代畫家不斷描摹的題材。
華嵒《昭君出塞圖》紙本墨筆立軸,縱125.1厘米、橫58.8厘米,畫面表現昭君和親,在去往匈奴行于塞外這一情節。昭君身著窄袖、翻領、對襟、勾花皮裘,一頭青絲梳成華髻外罩貂皮帽,坐于一匹徐步前行的白馬上,腳踩馬鐙,手撥琴弦,訴說哀怨之情。馬下,右邊兩位隨身侍從一個手持馬鞭牽引韁繩一個緊跟其后,著裝略顯單薄。左邊一個身材矮而粗壯、濃眉大眼的胡人,身著寬大、圓領、兩邊開口、長到下腿的“胡服”,袖口緊封手腕;肩披毛皮短衣,頭戴貂皮帽,幾縷長發順著帽沿垂于胸前;腳穿皮筒靴,寬大的褲子用一條皮帶緊緊地系住,腰上佩柄彎刀,垂到腿前;手握胡管、弓身運氣、鼓腮瞪眼、低沉之聲似與琵琶應和。昭君左手按弦右手挑,當心一劃曲終收。風停雪止馬滯行,此時無聲勝有聲,悲切之感無以形容。離愁別緒和無奈涌上心頭,兩位侍從掩面拭淚不忍聽,此情此景誰不動容。作者采用工細調暢的風格,人物開臉繼承仇英之法,描繪精細、神態生動。衣紋用細勁流暢的鐵線描和行云流水描,尤有馬和之遺韻。馬的鬃毛及馬尾的用筆,似受北宋李公麟畫法的影響,線描準確流暢,略加渲染,純用墨筆而不敷色彩,氣韻高古。構圖上,作者在畫面上方大片留白令人聯想荒漠的遼遠廣闊,黃沙堆雪的凄涼景象。在畫端長題一篇石季倫的《王昭君辭》:
我本漢家子,將適單于庭。 辭決未及終,前驅已抗旌。
仆御涕流離,轅馬為悲鳴。 哀郁傷五內,泣淚沾朱纓。
行行日已遠,遂造匈奴城。 延我于穹廬,加我閼氏名。
殊類非所安,雖貴非所榮。 父子見凌辱,對之慚且驚。
殺身良不易,默默以茍生。 茍生亦何聊,積思常憤盈。
愿假飛鴻翼,棄之亦遐征。 飛鴻不我顧,佇立以屏營。
昔為匣中玉,今為糞上英。 朝華不足歡,甘為秋草幷。
傳語后世人,遠嫁難為情。
書畫相映,巧妙地調整了畫面的重心。情景交融,升華了此畫的主題思想?!昂橛f無語處,傳與琵琶心自知”。一首《明妃曲》躍然紙上。王昭君去世后,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后人稱之為“青?!?。后人對昭君出塞歷來評價頗多,看法各異,如:杜甫、李白兩人都對昭君出塞寄予無限的憐惜與感嘆。王安石也有吟詠王昭君的詩,此外歐陽修的“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币才c王安石的意思相同,從人性角度著墨,使人更能了解王昭君在出塞前后的悲苦之余,也未嘗沒有另一種迷離心情,也未嘗不是人生價值的另一種實現?!扒嘹!蹦贡峡逃校骸耙簧須w朔漠,數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論,幾與衛霍同”。這首詩,包括“和親果使邊烽消,鹿閣何人許共論?!笨偹銓ν跽丫鋈陀H,有了公允的論斷。
華嵒繪畫技藝比較全面,由學習民間繪畫入手,進而學習文人畫,花鳥、人物、山水兼善。皆能脫去時習,而力追古人,面貌也多具變化。華嵒的花鳥畫之精眾所周知,其人物畫方面亦有創造性的成就,近代畫家吳湖帆評價華嵒的人物畫謂:“在十州,老蓮外獨具機杼,堪稱鼎足?!笔呛苡幸姷刂?。華嵒的人物畫的選材很廣。多歷史人物、文學故事、民間神話、城鄉風俗及邊塞風光等。構思巧妙,立意新穎,往往通過富有生活的情節選擇,著意于環境氣氛的烘托,創造出饒有風趣、耐人尋味的作品。在人物畫技法風格上有多種面貌。一種是從從陳洪綬流派衍化而來,人物造型比較夸張,線描圓轉遒勁,衣服多排迭,有一定的裝飾性,多見于他早期作品。第二種面貌為工細調暢,取資宋人和仇英,在他中晚年的人物畫畫中常見。第三種面貌為介于工筆與減筆寫意畫中間的疏筆人物畫風格,類似于他花鳥畫的小寫意法,成為他晚年頗具個性的主體風格。此圖雖未署年款但從其技法風格上看應是其中晚年的妙筆,與其類似風格、技法的作品,如:故宮博物館藏《白描仕女圖》,上海博物館藏《扶鳳仕女圖》,(1732年)《西園雅集圖》等,都是偏于工細一格的作品。
此件華嵒《昭君出塞圖》畫角錢鏡塘鈐?。骸昂2X鏡塘藏”。是錢鏡塘先生的舊藏,并經吳湖帆先生鑒賞之后題寫了簽條。此畫歷經二百余年,被收藏家視若拱壁,呵護至今,品相完好,此畫之珍,不言而喻也。
此畫曾著錄于《中國古代書畫圖目》《揚州畫派書畫全集·華嵒》《中國繪畫全集》《中國名畫家全集·華嵒》《朵云集珍》《中國美術全集》等多種重要刊物,實為難得。
畫家簡介:華嵒(1682年-1756年),字秋岳,號新羅山人,白沙道人、離垢居士等,福建省上杭縣人。清代杰出的畫家、書法家、詩人,被譽為“三杰”、“揚州八怪”中的佼佼者。他的中晚年一直頻繁往來于杭州、揚州,以賣畫為生。在揚州他結識了金農、高翔、李鱓、鄭板橋及鹽商巨子馬曰管、馬曰璐兄弟,彼此交流切磋,詩畫酬答,使其繪畫修養得到多方面的拓展,成為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