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藝術家:鄭燮
作品名:竹石圖
質 地:紙本
尺 寸:195×100cm
編 號:0859
估 價:7000000~9000000
成交價:RMB 15,120,000
鄭燮 竹石圖 2009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清代“揚州畫派”作品專場 作品號:0859 2009-12-15 下午15:00
文以達心 畫以適意
—讀鄭板橋《竹石圖》
林志強
滿清統一中國后經順治、康熙、雍正以至乾隆,可以算得上是“盛世太平”。揚州位于江蘇省中部,長江北岸,大運河入江口,自古為“淮鹽”總匯。也是南北交通要塞,河運集散之地,由于運河的關系,又重新繁榮起來了,商旅云集,笙歌達旦。這是一個新興的城市,居民來自全國各地,也沒有地方觀念和排外性,加以富商們尊重文士,因此,其它地方的文人畫家們,也都樂于前來揚州發展,這致使重新繁華起來的揚州成為全國的經濟文化中心之一。所謂的“揚州八怪”就是在這樣的一個社會背景下出現的一個新畫派。
鄭板橋,家喻戶曉、充滿傳奇。我想作為知識分子的鄭板橋,他的名氣大更在于他的詩書畫“三絕”。他曲折的生活經歷,使他的詩書畫,在思想內容方面都具有一定深度和廣度。他的親民思想也遍布在他的“三絕”中,他筆下的竹,往往就是自己思想和人品的化身。他說,他的詩書畫是“用以慰天下之勞民”的,這也是他的詩書畫在民間流傳頗廣的一大原因所在。鄭板橋的書畫因格高絕俗,頗受文人、商賈的青睞,求者眾多。他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索書索畫,積紙盈案,催促之函,來如雪片,如欠萬千債負,未識可有清償之日否?
本件《竹石圖》紙本墨筆立軸,縱195厘米 、橫100厘米,如此巨幅作品在鄭板橋的傳世書畫中也是難得一見的。落款“乾隆甲申,板橋鄭燮寫”。(1764年作)鄭板橋時年已七十二歲,也就是在他去世前一年所作。72 歲的板橋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名作?,F在可見的最著名的是兩幅畫,就是作于此時。一幅是在揚州所作的蘭花,題為“掀天揭地之文,震雷驚電之字,呵神罵鬼之談,無古無今之畫,因不在尋常蹊徑中也。未畫以前,不立一格,既畫以后,不留一格?!边@是一幅板橋畫品、人品的自畫像。還有一幅是在興化杏花樓作的,這一年的秋末,他從揚州回到興化。秋雨綿綿,他在杏花樓獨酌,醉后畫了三竿老竹,數竿小竹,在竹竿竹葉之間,一反常規,自左至右分六處寫了169個字的長題,別開生面。
此圖由簡勁的筆鋒,勾勒出堅硬的巖石,懸崖陡壁,氣勢雄偉,好似深山危崖之一角,又一種天然自成之趣。在整個堅硬瘦石折裥處略施以小斧劈皺,崚嶒之態頓出。少有皴擦,亦不點苔。石前新篁修竹數枝,瘦勁挺拔,竹枝不高,竹干極細,但不脆弱,極其傲然。筆致靈動疏爽,竹濃石淡,濃淡輝映,妙趣橫生。兩竿老竹頂天立地,葉少而肥。簡潔清秀,高低錯落,竹有虛實,墨有濃淡,充分體現了鄭燮畫竹的簡瘦美感。鄭板橋尤擅畫竹,“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保ā额}畫》)他一生專注于畫竹,格調超人,從而奠定了他在畫竹史上別人無法企及的位置。
圖中書法也妙,熔黃庭堅、蘇東坡于一爐,摻篆、隸、楷、行各種書體的雜糅,既有峻峭縱橫之雄,又有瀟灑秀麗之韻,人稱“六分半書”。以蘭竹筆畫入書,以書法用筆入畫。熔真草隸篆于一爐,結詩書畫于一體,獨樹其幟。板橋愈到晚年,他的書法愈是顯得風神獨具、揮灑自如、筆墨蒼勁、完全不像是即將告別人間的老人手筆,人書俱老,堪稱極品。畫中題七絕一首:“兩枝老桿無多葉,讓爾新篁正展翎。鐵骨霜皮終有用,他時留取造柯亭”。書于竹葉之間,布局恰到好處,內涵蘊籍,別有情趣。作者采用比興手法,“兩枝老桿無多葉,讓爾新篁正展翎?!边@是對畫實寫,用以起筆,即所謂“比”;而“鐵骨霜皮終有用,他時留取造柯亭”,筆峰一轉,“興”出理趣。(“柯亭”傳為漢蔡邕用柯亭竹所制的笛子,后泛指美笛,也比喻良才。)彌漫于字里行間的真氣、真意、真趣,將作者的思想和人品表現得淋漓盡自。文以達心,畫以適意;令人有見其畫如見其人之感。藝術欣賞的妙蒂就在于調動人的聯想,由此及彼,感悟事理。此軸正是讓我們多多受益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