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藝術家:賈又福
作品名:太行風情
質 地:紙本
尺 寸:本幅28×730cm;題跋28×110.5cm
編 號:1318
估 價:6800000~7800000
成交價:RMB 13,225,000
賈又福 太行風情 2014春季拍賣會 澄道——中國書畫夜場 作品號:1318 2014-06-04 晚上20:00 A廳
賈又福 太行風情
從中國古代畫史來看,許多卓有成就的畫者都有他們所慣長喜愛的表現對象。山水畫家更是如此,在長期深入山川、體察并感悟自然的過程中,他們尋找到了自己的心靈之友,并在藝術生涯中反復將其陰晴晦暗、四時不同之姿展于筆端,比如廬山之于五代時期山水畫開宗立派大師荊浩,富春山之于文人畫正宗“元四家”之一的黃公望,再如黃山之于清初集畫之大成者石濤。當今在山水畫壇稱雄一方的賈又福,亦有他所喜愛描繪的至友,那便是巍峨連綿的太行山脈。
河北肅寧,是位于太行山東麓的一個寧靜之地。生于斯長于斯的賈又福,自幼其性格中便積淀了大山大水的堂堂之氣,這是太行山對這位小友的饋贈;而太行山的雄偉身姿,想必也在賈又福幼小的心靈中播下了種子,只待環境適宜,便會長成參天的大樹。
賈又福于1960年入中央美術學院,在此接受正統而札實的學院派訓練。他師從李可染,此后更是潛心山水畫創作和中國畫理論研究及教學三四十年。他的繪畫藝術,既體現了對以李可染為代表的中國畫優秀傳統的繼承和發展,又是根植于現代精神的再創造。賈又福重視“外師造化”,曾三十多次深入太行山區考察、寫生,并加以不斷地思考、探索,“中得心源”,遂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面貌,豐富了當代中國山水畫的審美風格和語言樣式。早在1984年,他便憑借著《太行豐碑》一作,榮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銀獎,《太行風情》組畫則獲得北京市建國35周年美展榮譽獎。近三十年來,他的獎項榮譽不斷,并多次在海內外舉辦個展、群展。憑借著其扎根傳統,又頗具現代感的雄健奇偉的畫風,賈又福不但獲得了藝術界的認可,亦獲得了普通觀眾的喜愛。就讓我們以《太行風情》這一鴻篇巨制,一觀賈又福在山水畫方面的成就。
這幅作于2004年的《太行風情圖》,以8米長卷的形式,展示太行山綿延萬里的英姿。以長卷形式表現江山勝景,可從傳統畫史上尋找到依據?,F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宋人王希孟《千里江山圖》,便描繪了連綿的群山岡巒和浩淼的江河湖水。由此可見賈又福對于傳統的精研。在具體畫法上,賈又福并未拘泥于傳統,而是有自己的創造?!肚Ю锝綀D》采用精工細筆的技法,將種種細節展于筆端,描摹出了山河的秀麗優美;而賈又福則縱情揮灑,不拘小節,以形式感極強的畫面和充滿對比的墨色,展現出山岳的崇高之美。對此賈又福有言:“掃盡百代千家法,賞心且看太行山?!痹诎衔蔡?,賈又福則充滿豪情地寫道:“自信宇內無此山,霞光云影夢中看,千迥百轉不盡處,老夫筆下天地寬。此卷寫自家情懷,得天獨造,聊發狂耳。問岳翁又福?!弊苑Q“問岳翁”的賈又福,筆底充滿了對太行山的深情與依戀,他不但自信宇內無此山,亦自信宇內不會有人比他更懂這座山,亦無人能比他更好地了解與表現這座太行豐碑的表情與內心。
此卷可謂集大成之作,展示了太行山在億萬年時間里形成的溝壑、峭壁、懸崖、峽谷等豐富地貌。許多圖式在賈又福其他描繪太行山的畫作中可以看到,想來此作應是賈又福在不斷描繪太行山的過程中,反復試驗、反復綜合,最終展現出他心目中的太行山之形象的結果。黑白灰的墨色極富對比和層次,而隱隱出現的紅褐色,仿佛造物主在開天辟地之時遺留下的痕跡,亦或是女禍補天時的景象,而有如剪影般出現在畫面中的生靈形象,更強化了這種天地的開闊與雄奇,通幅展示出了太行山的原始、悲壯、崇高之美,可謂是為祖國河山樹碑立傳之巨作。
能夠達到這樣的成就,與賈又福對山水畫的思考密不可分。他筆下的山水,來源于真山真水,但卻突破了如實再現,表現的并非是真實的自然景觀,而是經過畫家內心改造、重構,化心象為畫境的景觀,可以說,賈又福的山水畫,在詩思和哲思方面都到達了一個旁人難以企及的高度,以他獨特的山水畫語言形式,表達了現代人的哲學觀念與審美思考,而這幅《太行風情圖》,則是他藝術成就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