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藝術家:傅抱石
作品名:前赤壁圖
質 地:紙本
尺 寸:95×52cm
編 號:1726
估 價:3500000~4000000
成交價:RMB 4,485,000
傅抱石 前赤壁圖 2014春季拍賣會 中國書畫專場 作品號:1726 2014-06-05 下午13:00 A廳
備注:作品經傅二石先生鑒定為真跡。
清風徐來 水波不興
---傅抱石《前赤壁圖》考析
傅抱石擅畫山水,筆致放逸,氣勢豪放,具有強烈的時代感。金剛坡是抗戰時期傅抱石來重慶后寄居的地方,渾樸的巴山蜀水滋潤了他的筆墨,使他在不惑之年就完成了畫風的轉變和風格的定型。此幅《前赤壁圖》創作于1944年,其時抗日戰爭正如火如荼,國難當頭之際,一介書生的傅抱石感時觀勢,以蘇軾《赤壁賦》意境作畫,砥礪心志,表達深深的愛國之情。
蘇東坡所寫的赤壁賦,以其文辭的多彩與情感的激昂,千百年來令人們贊嘆欣賞不已。傅抱石常以此文為題材作畫。他曾說:“余入川以來應人之請寫赤壁甚多?!备当鞯摹俺啾谫x圖”,都有文題突出、構圖簡潔的特點,此幀《前赤壁圖》更將其山水畫與人物畫的長處融于一爐。前景繪斷崖赤壁直插江心;中景繪回旋的江水中,蘇東坡與其友等三人同坐舟中飲酒吹蕭,一船夫靜坐船頭;遠景則寫月色下如壁的山崖朦朧的身影,大段題跋正好題于其上。畫面構圖頗獨特,近景的山巖取斜勢,造成奇崛而驚險的視覺效果,似乎立刻要傾倒下來;而同樣取斜勢的小舟、石壁上斜生的植被則又因其與山石的強弱對比而加強了這一效果。但舟中人物的淡定自若、談笑風生,卻正好化解了這一險勢。所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糜鹿興于左而目不瞬”,正是如此。
獨特的“抱石皴”法,水墨漬暈,淡赭渲染,將月夜下的物象特征表現得淋漓盡致。畫家對蘇東坡等人物的神態作了精心描寫,每個人物的性格、情緒皆躍然紙上,生動異常。尤其是蘇東坡的表情深沉嚴峻,顯示他之所思并非耳邊所聽之風聲、笛聲,而是在發思古之幽情------“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文如其人,畫亦如其人。傅抱石筆下之蘇東坡應是在其人格、性情及思想上能引起其共鳴者。
《前赤壁圖》的精悍之處在于涵括了傅抱石創作成就中的兩大典型:“抱石皴”、以及高士人物畫。畫中,畫家用散鋒亂筆交待了一段赤壁懸崖的環境,畫面中一葉扁舟上是“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意境;扁舟之上,主人與客放浪形骸,已是“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的情態,觀之饒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