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藝術家:文徵明
作品名:為項元汴書《北山移文》卷
質 地:綾本
尺 寸:50×588cm;50×116.5cm
編 號:1200
估 價:4000000~5000000
成交價:RMB 25,300,000
文徵明 為項元汴書《北山移文》卷 2011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明代書法專場 作品號:1200 2011-06-07 下午13:30
備注:1、此作為文徵明應項元汴之請所書。
2、項元汴題跋。
度白雪以方潔?干青云而直上
—文徵明為項元汴書《北山移文》卷賞析
劉鵬
文征明以一生最大的努力用于書法創作,注重法度,崇尚嚴謹,講究應規入矩。諸體俱佳,小楷與行書尤精。他對法度非常重視,不論是楷書還是行草書都重視合乎法則,并能注重個性意趣,主張在融合古法的前提下,成自家面貌。小楷得晉唐人筆意,不遜于古人。行書風格一種學黃庭堅,遒勁而舒展,得黃山谷真傳;一種學《圣教序》,溫潤風流,頗有雅韻。明陶宗儀《書史會要》說:“待詔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筆法,大書仿涪翁尤佳,如鳳舞瓊花,泉鳴竹洞”。文徵明不僅深刻影響了吳門的書法,對晚明的書壇亦有很深的影響。
此軸《北山移文》作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是年文徵明八十八歲,風神俊朗,意氣風發,為晚年精品力作,著錄于《劍華樓書畫錄》?!侗鄙揭莆摹肥悄铣字晒鐒撟鞯拿?,諷刺了那些靠偽裝以求得功名利祿之人。文征明一生最重人品,視書品如人品,即心正則筆正。文征明在嘉靖二年曾被授翰林院待詔,在翰林院里既有對其尊重者,又有少數翰林予以排擠,心中不順;后群臣因“左順門苦諫事件”遭廷杖致死者達十六人,對文征明的觸動極大,觀仕途之險惡,故有早歸故里的想法。雖然《北山移文》書于三十多年后,但文征明的心氣從未改變。他始終重視人品與情操,即使窮困時亦不受別人之扶助,真凜凜清風高士。
卷后有項元汴跋:“吳門文衡山行書孔德璋《北山移文》,墨林項元汴真賞,嘉靖卅八年春日裝襲于天籟閣;求書潤筆禮金廿金,紋綾一端。釋?!表検贤砦恼髅魑迨?,與文彭、文嘉同時,收藏之富,鑒賞之精,在有明一代私家收藏中堪稱巨擘。所藏書畫精品,常在下角處,用《千字文》中的一個字作為編號,此卷《北山移文》項氏所編“釋”字,為第929號。因是求來的文太史書作,甚是寶愛,故本幅前后加蓋多方印記,有數十方,且在“天籟閣”予以裝池。項氏花費潤筆廿金,紋綾一端,亦可使后人知當時書畫之價,為書畫史的研究又添得一份第一手的資料,殊為難得。文征明書此卷兩年后即歸道山,此卷作為文征明生前最后晚年之力作,加之項元汴的鑒藏向來是極有保證,其重要意義是可想而知的。
文征明與同列“明四家”的唐寅極為不同的是,文氏內心對儒家信念的堅持是自始而終的。他早年期望從科舉入仕途是因為要實現儒家“兼濟天下”之類的信仰,隨后在京城期間的上疏乞歸也是因為要堅守自己的信仰;后期隱居鄉間,潛心于書畫,便是堅持的最后詮釋。因此他內心苦苦信守的儒家信仰和原則便時時流瀉筆端,尤其是在書法作品中。此件煌煌巨卷《北山移文》是為其中代表,也是文徵明比較屬意的作品之一,前后多次書寫。其中所論,如“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屣萬乘其如”句,乃是品節高貴之表現;末段“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獨舉,青松落陰,白云誰侶結句”有恨世無知己之感。
全篇的主題其實都在立人立品上,也恰好的表現了這一時期文徵明的思想現狀,這與他當時對儒家道德規范的強調互為表里。具體表現在其書法藝術上,這一時期文徵明更注重規矩,并更多地將書品上升為與人品統一的高度。在《跋姜太仆書法》中,他便發揮了這一觀點:“觀其點畫形體,端莊嚴肅,士大夫品其有正人君子立朝之象。噫!豈虛譽哉!后之君子,即此是學。因其筆法而和其心法,其心正,則筆正,如正人君子,則其為益不小矣,豈特為六藝之一而已哉?!?br>文征明作為執吳門書壇牛耳者,虛懷若谷,廣泛學習,在書法成就上超越時人,可謂集大成者。文徵明既受儒家影響,同時又吸收了道家與玄學的思想,兼收并蓄,放至書法上即重視人品與書品合一。他的行書含蓄流美,溫文爾雅,暗合古人謙和之風。加之他享九十高壽,好提攜后學者,因此,吳門書風不絕,余韻遍及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