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 | 傅抱石 |
作品名: | 西陵峽煙云圖 鏡心 |
質 地: | 紙本 |
尺 寸: | 詩堂31.5×358cm;本幅143×358cm |
編 號: | 1316 |
估 價: | RMB 9,500,000-12,000,000(元) |
成交價: | RMB 12,650,000 |
西陵峽煙云圖 作品號:1316 | |||
展覽:“河山萬里-新金陵畫派重要作品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0年5月。 備注:1.羅時慧題本幅。 2.傅二石、蕭平題邊跋。 3.范曾題詩堂。 傅抱石 西陵峽煙云圖 西陵峽西起湖北秭歸縣香溪河口,東至宜昌市南津關,全長76公里,是長江三峽中最長的峽谷。因位于楚之西塞和夷陵(今宜昌)的西邊,故名。西陵峽以灘多水急著稱,灘險處,水流如沸,浪濤翻滾,洶涌激蕩,驚險萬狀。兩岸礁石林立,怪石橫陳,蔚為壯觀。新中國成立后,西陵經整治,早已今非昔比。江中千帆飛馳,兩岸橘林遍坡,黃綠相映,碩果累累,峽風陣陣,醉人心扉,奇險的景觀與悠久的人文歷史令游人留連忘返。 上世紀60年代初,傅抱石的繪畫藝術達到了新的高峰。就在1959年,傅抱石因為與關山月合作《江山如此多嬌》而成為當時中國畫界最炙手可熱的畫家之一。而1960年更是其藝術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年:這年三月,江蘇省國畫院正式成立,傅抱石任院長;同時,其所著的《中國古代山水畫史的研究》一書出版。四月,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蘇分會正式成立,傅抱石當選為主席。江蘇省書法印章研究會成立,傅抱石任副會長。八月,傅抱石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全國文聯委員。 隨后,1960年9月-12月,傅抱石率領“江蘇國畫工作團”,歷時三個月,行程一萬多公里,走過了安徽、河南、湖北、陜西、四川、廣東6個省份寫生創作,完成了新中國美術史上的一個“萬里寫生”的創舉;如此著名的“二萬三千里寫生”,至今仍為美術界所津津樂道。這次寫生活動不但給后世留下了一大批非常成功的作品,更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不少畫家走出了困擾他們已久的在實際創作中只能“宋元山水加現代人物”的窘迫局面,推動了“(中國)新山水畫在20世紀中期的發展,把(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的以寫生帶動傳統中國畫推陳出新的運動推向一個歷史的高潮?!?br>此巨幅山水作品《西陵峽煙云圖》正是傅抱石1960年“二萬三千里寫生”的重要成果之一。從以上意義來看,這幅作品也確為傅抱石創作歷史中一件重量級的巨幅佳構。西陵峽素以“灘多水急、險要雄壯”聞名于世。在這幅作品中,傅抱石沒有具體去描繪西陵峽的細微的險絕地點,而是以飛動潑辣的“抱石皴法”作“大塊文章”,氣勢雄闊、奔放自由。大筆觸著墨,更是要表現西陵峽的大氣磅礴;難得的是,傅抱石將細微處的著力點放在了長江中行駛的輪船和岸邊隱約可見的建筑。這一“大”一“小”的對比,更增加了西陵峽“雄壯險要”的氣勢。 作品在筆墨技法的運用與山水景物的表現上,也獨具匠心。作為橫幅的巨作,左側用筆用墨潑辣厚重,以表現山體的雄偉;右側山腰間以留白形式表現縹緲不定的云霧和水流奔騰的江面,這種處理用以襯托出西陵峽附近山體的“高聳云端、壁立千仞、奇峭無倫”的偉大氣概。 不僅如此,這幅作品創作于傅抱石繪畫藝術的巔峰時期。通幅觀之,此作取材于傅抱石“二萬三千里寫生”過程,在表現現實世界中自然山水的同時,他也將西陵峽這一山水景物賦予了人格精神和時代的氣息,這一點,是古人和時人山水創作中難以做到的。 更為難得的一點,此巨幅作品來歷清晰,流傳有序。1985年,傅抱石夫人羅時慧曾為該作題跋。而后,著名鑒定家蕭平、傅抱石之子傅二石以及當代著名畫家范曾等都為作品題跋,更確認了此作高超的藝術水平。由此來看,此作繪制精細、流傳有序、尺幅巨大,是傅抱石一件難得的巨幅山水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