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天壽?松蔭夜話圖
PAN TIANSHOU?LANDSCAPE
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是潘天壽藝術風格的成熟時期。時局動蕩,流離顛沛,這一階段作品數量較少,而山水作品尤其稀罕。是幅描繪隱居山林的散淡生活,表現其鐘愛的淡泊寧靜?!吧骄印钡膭撟髯钤缈勺匪葜?931年的《山居圖》,四十年代初所見較多,如1941年的《山居圖》、1944年的《山莊晤舊》等,且往往具上款,送給親近的朋友,寄托了畫家遠離世俗喧囂的文人理想。
潘天壽早期山水構圖飽滿壅塞,皴法繁密,后經過大刀闊斧的刻意經營,至四十年代形成疏放有致的構圖語言,完成從仿古向個人創作的轉變。此幅《松蔭夜話圖》近景以一棵遒勁的松樹入畫,干濕并用,進而以柏葉、矮柵、樹干等物象處理畫面起承轉結的關系,構成作品的“骨架組合”,以線為骨,勾連作品氣脈,使之充滿張力并極具穩定感。叢竹芭蕉、陋屋庭院則置于“骨架”之中,從而與前景諸物象形成一個巧妙的透視關系。以濃墨涂抹更讓畫面感覺雄健老辣,松動的幾筆乃為透氣畫眼,虛實相生,也點出畫題所在。遠景青山又陡峭入天,縱向皴擦增添強烈、緊張、驚險之感。筆墨在勁健中更趨嚴謹,畫中多用側鋒方筆,以勾勒為主,而少皴法,筆致蒼辣果斷,濃墨勾勒出樹、石、屋舍輪廓,復以淡赭、花青略平涂局部,“色不礙墨”,凝重中又不乏松潤之趣。顯然已跳脫前人藩籬,卓然成家。
畫中竹籬圍起一處院落,屋舍門窗洞開,松風陣陣,叢竹芭蕉,庭院陋屋,兩位高士對坐在屋內品茗晤談,相談甚歡。與此前數幅山居圖相比,本幅圖軸近景、中景、遠景的構圖堪稱完美,是潘氏此類題材中的絕佳典范。屋內桌案一端,參差堆疊著一摞書籍,院中置石幾矮凳,石案上,擺放著一盆蘭草,可見主人的雅興?;h笆院外,芭蕉、竹篁正茂郁蓬勃的生長,構建出一方野逸幽謐的世外桃源??梢娕斯趤y世中保持內心的平和寧靜,“此來應小住,剪韭共加餐”,又展現其對山林生活頗感樂趣和滿足。
畫家題款為自作的五言律詩,風高骨峻,收錄于1944年自輯的《聽天閣詩存》,正呼應畫面主題,流露出畫家淡泊清高的精神境界。此時,潘天壽上馬國立藝專校長,信奉身教重于言傳,以高尚的人格感化師生。同時他銳意整頓校務,力圖振興藝專。本年抗戰勝利,國立藝專返回杭州,10月開始正式上課,八年流離的生活至此結束。畫中可見其重新收拾舊山河樂觀豁達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