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抱石?芙蓉國里盡朝暉
FU BAOSHI?THE VIEW OF RIVER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47歲的傅抱石開始以毛澤東詩詞為題材進行創作。在當時全國畫家都在全力奔赴工農業生產一線體驗、采風寫生時候,傅抱石正好完成其《蝶戀花.答李淑一》的畫作,這幅毛澤東詩意繪畫的誕生,不僅體現了其與眾不同的政治敏銳度,亦將自己拖出當時了深陷泥潭的斗爭環境,從而贏得了藝壇中的廣泛聲譽。
傅抱石作為新中國美術史上最早探索毛澤東詩意山水的畫家,這一題材的開創之功為現今的絕大多數的研究所給予相當程度的肯定。傅抱石的“毛主席詩意”系列不寄托于“往往醉后”的率意天質之,也不滯留于散鋒渴墨,潑辣磅礴的“抱石皴法”當中。面對案頭積寫比論文還厚的“認罪書”,傅抱石先生沒有喝酒,而是在清醒中融入了這個真實世界。走出寥廓幽遠的,自我苦悶的《平沙落雁》 ,除去足可笑傲一生的才情與技法,傅抱石先生開始以一種“光明時代”的創作方式,走在了二十世紀整個中國畫壇的最前列。
對于這種藝術上的重要轉變,傅抱石先生自己很是認可。在距第一本“毛主席詩意”創作的在經過八年的探索之后,傅抱石對其亦師亦友的郭沫若感嘆道:“‘不食人間煙火’這句話,足足害了我大半輩子?!钡诙?,傅抱石首次于《人民日報》之中發表了“筆墨當隨時代”的創作觀點,此論及傅抱石之口傳播于整個江蘇國畫團,再由金陵畫派迅速的風行全國?!懊飨娨狻毕盗幸沧源藱M空出世,成為了這一時期中國畫家筆下的永恒的經典。然而相比于傅抱石沉淀十年的構思而言,在六十年代大量描繪“毛澤東詩意”的畫家中能夠真正接近詩人氣質情懷的人卻少之又少。特殊時期過于強烈的個人崇拜, 造成了藝術家們無法以平常心看待毛澤東詩詞, 因為總在力圖表現出毛澤東詩詞的宏大氣勢,這些作品又往往顯得強悍奔放有余而精妙含蓄不足。
傅抱石先生的毛主席詩意系列自1950年構思開始直至其1965逝世的十五年來,率領江蘇國畫團以兩萬三千里的革命寫生素材,將當時所發表的36首毛澤東詩全部以繪畫的形式呈現出來。而“芙蓉國里盡朝暉”也正是傅抱石毛澤東系列中最為經典畫面之一,湖南湘沅盛產芙蓉故有芙蓉之國的稱號。1961年秋天,毛澤東為答謝周世釗、李達、樂天宇所贈禮物和詩,寫下詠嘆湖南風物的《七律?答友人》 。其中,有“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里盡朝暉”一句。詩中,毛澤東既是贊嘆湖湘文化之悠久、絢爛,更是因為毛澤東對犧牲了的許多親朋故舊的追懷。
傅抱石先生所作的毛主席詩意系列作品大多尺幅不大。近年來市場中所見的類似拍品多為一尺見方,如此幅《芙蓉國里盡朝暉》一般近于六尺的堂皇之作,可謂近五年來市場僅見。此畫創作于傅抱石先生逝世前最后一年時光,顯得尤為珍貴,圖中傅抱石先生以一種寧靜內斂的氣質和獨特的筆墨意蘊,達出自己對于中國畫傳統與現代的理解,營造出自己所感知到的情景。大片的天空和水面留白以淡紅色暈染,似有若無的暖色調烘托出“朝暉”的氛圍。漁船悠閑地泊在水面上,幾筆淡墨暈染點出船的倒影和遠處籠罩在朝暉中形體朦朧的樹木。畫面右側的岸上則是一幅時代的場景,有成群結隊的勞動者,有飄揚的紅旗,但是并不突兀,而是和諧的。傅抱石在那個喧囂的時代以寧靜的筆法描繪山水,以詩意的方式表現新生活,可謂獨具一格,他在其毛澤東詩意圖中所表達出的深邃意境與眾不同、并無以替代、其發自肺腑的激動,促成高妙的詩境與神奇的畫境的完美呈現,使之成為中國近現繪畫史的名篇。 競買此件拍品需辦理特殊競投號牌